“花2万相亲,结果全是奇葩!”23岁的在读研究生小夏(化名)近日向媒体控诉某婚介公司,称其花高价签约“优质婚恋服务”,却遭遇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相亲对象:近40岁“油头男”、隐瞒学历的“伪学霸”、喷口水的话痨……更离谱的是,婚介公司竟教她“向男生索要礼物”提升“沉没成本”。这场高价寻爱之旅,为何演变成一场闹剧?
砸2万找对象,承诺的“优质男”变“奇葩”?
小夏是00后研究生,因社交圈有限,2024年10月她与杭州某婚介公司签订合同,支付2万元服务费,约定匹配4名对象。她提出明确要求:身高175+、年龄相近、学历匹配、人品端正。然而,婚介公司推荐的六七人中,竟出现身高不足170、年近40岁的“油腻男”,甚至有相亲对象初次见面便因“嗓门大、喷口水”令她尴尬离场。
更让小夏气愤的是,婚介涉嫌隐瞒关键信息。例如,一名男生自称“同济大学”毕业,实则仅为“同济大学嘉兴学院”(二本);另一名“二次元爱好者”被包装成“普通动漫爱好者”,实际朋友圈却充斥成人向角色扮演内容。
婚介套路被揭:合同藏“文字游戏”,诱导“要礼物”
小夏事后发现,合同约定“匹配4人”仅指见面次数,而非成功恋爱。婚介曾口头承诺“服务终身”,实则用“应付考核”话术诱导签约。更荒诞的是,工作人员竟建议她通过“索要礼物”增加男性“沉没成本”,称“男人花钱才会爱你”。面对质疑,婚介负责人避重就轻,称“男生主动买礼后退款”,却未解释为何鼓励此类行为 。
行业乱象:高价婚介=“智商税”?
小夏的遭遇并非个例。搜索显示,多地消费者投诉婚介公司“虚假宣传”“诱导消费”,如武汉某用户花1.8万元仅见3人,退款被扣30%违约金;东莞一男子支付2.6万元相亲,结果“货不对板” 。业内人士透露,部分机构利用“信息黑箱”虚构资源,甚至通过话术洗脑、制造焦虑促成高价签约 。
反思:年轻人寻爱,如何避坑?
警惕“口头承诺”:合同条款需逐条确认,避免“见面次数”变相缩水。拒绝“情感PUA”:以“年龄焦虑”“消费衡量感情”等话术施压的机构慎选。留存证据维权:聊天记录、合同、付款凭证等是关键证据,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
最新进展: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解,双方达成协议,具体结果未公开。小夏的经历为年轻群体敲响警钟:寻爱路上,理性比“高价捷径”更重要。
网友热议:
“2万见4人,人均5000?婚介是中介还是‘杀猪盘’?”
“自己985,给介绍二本?这匹配算法太离谱!”
“建议查查这些公司,有多少‘托’冒充优质男!”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果侵权,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
专业资料网: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,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(正版自考网课除外)
1.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
2.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助力考生上岸!
3.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,可在后台编辑,经审核后发布在“专业资料网”,有下载币奖励哦!
4.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,可能含有水印,介意者请勿下载!
5.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或广告,请联系客服处理!
6.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,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!
7. 星光不问赶路人,岁月不负有心人,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!